新風貌·新成效 開拓創新中的工會組織 激發深化工會改革創新的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0-08-14 15:55:00 瀏覽次數:0
推進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3年、群團改革實施5年——如何鞏固取得的成績,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對于工會組織來說,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為完成好黨中央交付的重大任務,廣大工會干部重整行裝再出發,著力激發深化改革創新的新動能。
加快智慧工會建設,著力打造網上工作平臺,加強基層建會入會工作,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大軍……在全國總工會的領導下,各級工會加大工作力度,深化工會改革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步伐愈發扎實堅定。
全力推動“兩項改革”加速向前
“統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工會改革,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一體推進工會改革、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在近期全總召開的聽取各?。▍^、市)總工會工作匯報會議上,湖南、黑龍江、浙江、青海等多地工會不約而同將協同推進兩項改革工作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各級工會組織深知,改革創新從來不會一蹴而就,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
為了將改革創新的基礎打得扎實更扎實,將改革創新的成效鞏固再鞏固,今年以來,湖南省總工會繼續深化拓展“五個年”、加快推進“五大建設”——推進思想政治引領年,加強職工隊伍和工會干部思想政治建設;推進全面小康決勝年,加強工會服務經濟社會和職工能力建設;推進勞模精神宣傳年,加強全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推進基層改革創新年,加強工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進工會資產高質量發展年,加強新時代職工之家建設。
青海省總工會則一體推進工會改革、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包括制定2020年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要點和試點工作方案,完善多層級工匠培養、表彰和宣傳機制,推進落實省委《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措施》,健全技能評價方式和技術等級制度,將“高原工匠”“工人技術明星”納入青海省“昆侖英才·技術技能人才”項目實施計劃,進一步提升工匠人才社會地位。
改革創新只有找準抓手,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為此,湖北省總工會以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會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為抓手,全省1289個鄉鎮(街道)、143個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會組織網絡更加健全、運行機制更加完善。浙江省總工會大力開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化年”活動,確定50家非公企業開展試點,同時深入開展“基層工會改革年”活動,出臺加強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集中入會行動”。
無數歷史實踐證明,改革創新向縱深推進,絕不能紙上談兵,要下硬功夫,更要有“硬杠杠”。北京市總工會落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化年”行動要求,牽頭編制《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職工發展規劃》,把產改納入全市專項規劃中。河北省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職代會制度建設等重點改革任務納入省委考核內容。黑龍江省委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列為2020年省深改委重點督察項目,納入年度市(地)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核。
夯實基礎、找準抓手、硬性考核……全國工會一盤棋,牢記使命、上下同心,全力推動改革的車輪加速向前。
工會工作“觸網上云”
通過新長征APP“講習所”加強對職工群眾思想引領,打造職工群眾網絡學習大講堂;將網頁、郵箱、新長征APP以及81號工館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整合到“12351”職工服務熱線客服界面,實現多渠道受理職工群眾咨詢、維權等服務;做實網上業務,初步形成覆蓋全省的工會普惠服務網絡,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職工少跑腿”……如今,集服務、政務、商務為一體的新長征APP,已經成為貴州職工的“網上娘家”。這正是貴州省總工會主動融入“智慧貴州”“云上貴州”建設,創新工會工作的生動體現。
當前,隨著互聯網成為職工思想交流、表達訴求、就業創業的重要場所,各地工會加快智慧工會建設,廣泛運用多種形式特別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和智能化手段,探索工會工作“線上模式”,推動工會工作“觸網上云”,積極打造工會工作升級版。
——為推動工作機制、流程方法、服務模式的線上再造,四川省總工會積極構建工會數據全省統一、工會業務全省通辦、工會服務全省共享的網上工作平臺,在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暢通維權渠道、提升技能素質等方面加強服務,有效解決傳統工會對會員職工“聯不上”“記不住”“合不攏”等現實問題,累計錄入1200萬工會會員信息,注冊用戶突破100萬人,訪問量超2000萬次,辦理入會轉會等業務萬余項,全省工會網上聯系服務職工體系初步形成。
——為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江蘇省總工會強化互聯網思維,建設“江蘇工會服務網”,開設網上工會學院、12351法律援助等網上服務平臺,提供每年4萬人次“求學圓夢”培訓、1.5萬多次網上法律咨詢援助等,讓“娘家人”的溫暖透過職工的指尖抵達心間;黑龍江省總工會大力建設融媒體中心,省市縣三級工會資源共享、同步發聲,著力構建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開放型的網上工作格局和智能化服務職工體系。
——為發揮網上工會、智慧工會的最大效能,山東省總工會堅持全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做到組織體系上貫通省、市、縣、鄉鎮(街道)、企業五級工會,服務對象上覆蓋全省所有工會會員,目前已實名采集會員信息1083萬人、實名認證640萬人;海南省總工會推進網上工會二期工程建設,著力打造集網上入會、服務維權、辦公督查、信息發布為一體的網上工作平臺。
加快智慧工會建設,檢驗著工會干部的智慧,更關乎職工群眾的實惠。堅持高標準、集大成,開發全國統一的工會服務職工APP,實現全國“一張網”,各級工會集智聚力、責無旁貸。
強基層轉作風中提升“軟實力”
自今年3月起,湖北省總工會從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完善職工維權機制等8個方面,抓好“立改廢”,形成省級工會制度“四梁八柱”,切實把工會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服務效能。同時,以“聯系基層一線、幫扶困難職工、促進工作落實”為主題,集中1個月的時間開展“聯幫促”活動,進一步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聯系。
“哪里有職工群眾、哪里需要做群眾工作,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各級工會著力強基層、轉作風,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狠抓落實、務求實效上。如吉林、遼寧、廣東、廣西、云南、寧夏等地工會,以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業態領域為重點,持續推進八大群體入會工作和百人以上企業建會專項行動,進一步擴大工會組織的有效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工會持續深化貨車司機等群體入會和百人以上企業建會工作,進一步破解制約職工入會難題。
江西在推進“八大群體”入會的基礎上,試點成立了全國首家網絡直播行業工會聯合會,同時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共梳理工會工作制度256項。安徽大力開展基層工會組織建設鞏固拓展年活動,全力推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建會、農民工特別是“八大群體”入會工作,并試點開展職工企業外單體入會工作。四川著力做好新經濟新業態、新領域新階層相對集中的產業園區工會工作,通過試點帶動,省級以上開發區(產業園區)建會率達96%。
畫好藍圖、實現目標,都需要沉下心抓落實。為此,各地工會進一步健全聯系職工群眾制度,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加強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持續推進作風建設。
——浙江省總工會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當一周工人、體工會初心”活動,明確省、市、縣(市、區)總工會機關上下三級聯動、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工會機關干部下企業當工人,自覺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上海市總工會以頂崗鍛煉、蹲點體驗等形式深化大調研,使工會干部在作風上更認真、更務實、更深入,在工作上更精準、更聚焦、更有效。
——西藏自治區總工會建立工會領導干部基層聯系點制度,每位班子成員聯系1個地市工會、2個縣(區)工會、2個企業工會、2戶困難職工。
與此同時,全國各級工會多措并舉提升工會干部“八種本領”特別是群眾工作本領,認真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各級工會必將勇擔使命,以改革創新的新成效,更好地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