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團工作
群團工作
黨務工作
群團工作
黨風廉政
學習教育
群團工作
您的位置:首頁 > 黨的建設 > 群團工作 >

《瞭望》專訪全總副主席魏地春 凝聚抗疫和發展的勞動力量

  發布時間:2020-06-12 15:43:00    瀏覽次數:0
    ◇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是復工復產“壓艙石”,關乎職工隊伍穩定、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乎決戰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
    ◇既要保持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又要增強信心、保持定力,充分把握發展的機遇和有利條件,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破解當前疫情帶來的勞動糾紛矛盾,關鍵在于思想引導、源頭化解、協商優先、法治保障、形成合力
    疫情發生以來,堅守一線的各行各業勞動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有序返崗復工,以實際行動奏響了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也要看到,疫情帶來的一系列沖擊,正在傳導到勞動關系領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面臨新挑戰。
    “我們既要保持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又要增強信心、保持定力,充分把握發展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勞動關系的影響,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魏地春說,全總將團結動員億萬職工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積極協助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保持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凝聚起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勞動力量。
    勞動關系基本保持和諧穩定
    《瞭望》:疫情之下多數中小微企業陷入發展困境,特殊時期勞動關系產生了哪些變化?
    魏地春:疫情期間,勞動關系基本保持和諧穩定,總體呈現“穩中有憂”態勢。
    一是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就業是“六穩”“六保”之首,黨中央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復工復產復市扎實推進,生產需求正逐步好轉,主要群體就業總體穩定。工會勞動關系監測數據顯示,第一季度職工流動率為3.83%,5.13%的企業發生過裁員,78.18%的企業沒有職工辭職。
    二是職工權益得到有效維護。疫情期間職工平均工資有所下降,但多數職工收入穩定,職工社會保險繳納情況整體穩定。截至3月底,全國兩個月共減免企業繳納的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達2329億元;截至4月19日,已有302萬戶企業享受到失業保險穩崗返還388億元,惠及職工8076萬人。
    三是勞動用工更加靈活。電商、外賣、無人支付、社交網絡、企業云服務、智能安防等新經濟產業快速發展,勞動用工形式更趨靈活化。企業間實行共享用工,各地采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為推動復工復產發揮積極作用。
    四是集體協商等制度效應顯現。企業內部集體協商操作靈活、程序簡化、實效性強,為疫情期間處理勞動關系糾紛提供有效載體。多地工會開展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創新開展網上要約、線上協商、視頻會議職代會審議等“云協商”形式。
    疫情之下勞動關系也面臨著一定沖擊和風險。例如,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部分行業企業穩崗壓力上升,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大齡普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困難增大;更多非合同制或臨時性勞動關系出現,勞動關系協調難度大;部分困難行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訂單減少、資金流斷裂等多重壓力,出現職工收入下降、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現象,勞動關系協調治理面臨新挑戰。
    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職工隊伍和勞動關系總體穩定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
    《瞭望》:全總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上有哪些創新舉措?
魏地春:勞動關系是否和諧,事關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并提出明確要求,指明前進方向。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是指導勞動關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近年來,各級工會把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作為工作主線,從源頭參與、維權服務、制度完善、化解矛盾等方面進行創新。
    一是加強源頭參與,推動涉及職工權益的立法和政策制定。重點圍繞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集體協商、企業民主管理等領域,積極參與百余項涉及職工利益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修改,充分反映職工訴求和工會意見建議,從源頭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是強化維權服務,推動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作體系。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職工轉崗安置、勞動關系處置、再就業培訓、創業帶動就業等工作。做好農民工及網約工、快遞小哥、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維護。推進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實現送溫暖、金秋助學、陽光就業、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等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三是完善制度機制,推動提高勞動關系治理效能。推動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設,實現省級三方機制、政府和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全覆蓋。加強企業民主管理工作,推動各級建立完善職代會或職工大會制度,形成多層級職代會制度體系。建立健全集中要約、督促檢查、考核評價、工作臺賬等制度,促進集體協商提質增效。建立工會勞動關系發展態勢監測和分析研判機制,定期研判勞動關系發展態勢。
    四是化解矛盾糾紛,維護職工隊伍和工會組織團結統一。全總會同人社部等8部門發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完善多元處理機制,構筑化解勞動爭議“第一道防線”。各級工會加強與人社、司法、綜治、法院等部門協作機制,建立勞動爭議預防化解聯動機制。加強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對企業用工管理、社保繳費、工資拖欠、勞動安全等方面開展專項檢查。
    打好勞動關系治理“組合拳”
    《瞭望》:破解當前疫情帶來的勞動糾紛問題,關鍵點在哪?
    魏地春:這是全總近期持續調研和思考的問題。破題關鍵在于,思想引導、源頭化解、協商優先、法治保障、形成合力。
    思想引導,形成企業與職工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在推動企業復工達產、助力企業解難紓困、促進企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引領,在解決職工困難、維護職工權益的同時,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團結職工凝心聚力、共克時艱。
    源頭化解,注重源頭介入,防在治先。健全完善勞動關系矛盾信息排摸、預警預防機制,加強企業內部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完善內部溝通機制,預測預防雙管齊下,真正做到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及時化解勞動關系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有效防范勞動關系矛盾糾紛。
    協商優先,用活用好各項協調協商機制。創新協商形式,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集體協商,簡化協商程序,提升協商效果。拓展協商內容,積極協助企業妥善解決職工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保護等問題,將共享用工、靈活用工、遠程辦公等納入協商范圍,讓勞動力資源實現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的權益保障。
    法治保障,提高勞動關系協調的法治化水平。充分運用勞動法律法規,將勞動關系建立、運行、監督和調處的全過程納入法治化軌道。充分運用新技術手段,推行“云立案”“網上開庭”“云調解”等措施,提供互聯網+勞動法律援助,建立遠程維權工作網絡,增強勞動爭議調處的時效性。
    形成合力,打好勞動關系治理“組合拳”。突出加強政府、工會、企業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系領域重大問題的獨特作用。建立健全人社、工會、法院、司法多層次聯動機制,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依法調處勞動關系矛盾;鼓勵社會組織合法有序協同參與和諧勞動關系構建,推動形成和諧勞動關系的社會共治格局。
    《瞭望》:破解疫情帶來的勞動糾紛問題,全總有哪些措施?
    魏地春:破解疫情帶來的勞動糾紛問題,是當前和今后全總工作的重點之一,當前重點抓好四項工作。
    一是加強監測研判。全總通過全國工會勞動關系監測網絡,對26?。ㄗ灾螀^、直轄市)83市的1403家重點樣本企業開展問卷調查,對樣本企業以外的3萬多家企業和5萬多名職工進行網絡調查,加強對企業勞動關系狀況和職工思想動態的分析研判,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勞動關系風險預測預警力度,為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參與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醫護人員工傷待遇認定等政策制定,聯合相關部委下發系列文件,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協調勞動關系。
    二是做好維權服務。全總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穩定勞動關系相關文件,對涉及勞動關系調整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梳理和研究,指導各級工會密切跟蹤勞動關系運行動態,加強監測和預判預警,推動完善勞動爭議調處機制,及時提供法律服務,努力把勞動關系矛盾化解在基層。
    三是助力復工復產。全總指導各地工會通過開通“點對點、一站式”專車、專列、包機等,組織職工返崗復工;通過為重點企業工會提供補貼、給返崗職工提供交通補助、向小微企業提供貼息貸款等形式,支持復工復產。積極做好職工技術技能培訓,開通“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技能學習平臺”,涵蓋18個主要行業、20多個通用工種,視頻課程超過13000節。截至5月9日,累計3586.9萬人次職工參加培訓。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全總大力宣傳疫情防控中的先進人物事跡和各地工會的經驗做法,普及防疫科學知識;實施“啟明燈”項目,指導各地工會利用職工服務中心心理咨詢室、網絡微課堂、心理熱線等渠道,為一線醫務人員、患病職工、普通職工提供7-24小時的心理援助服務,紓解職工焦慮情緒和心理壓力。全總和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工會組織,編寫職工防疫知識及心理關愛手冊并通過官網、微信發布。
    《瞭望》:下一步工作部署重點是什么?
    魏地春:全總將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要求,將穩就業、穩定勞動關系放到突出位置,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是抓好穩就業工作。全力做好對復工復產、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等指導和服務,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全額返還小微企業2020年、2021年工會經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貼息等。推行就業服務實名制,深化“全國工會就業創業服務月”等品牌,發揮好“工會就業服務號”作用。推動解決好下崗失業職工、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困難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關注外資外貿、交通運輸、酒店餐飲、文化旅游等行業職工就業動態,配合有關部門穩定就業崗位。
    二是完善維權服務工作機制。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推動形成根治欠薪工作長效機制。健全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深化群眾性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督促協助企業承擔防疫和安全生產責任。打造服務職工綜合體,推動形成“幫扶中心+服務職工社會基地+基層工會”區域性協作服務職工模式。
    三是抓好困難職工幫扶。扎實做好在檔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推動構建幫扶救助長效機制,完善工會梯度幫扶體系和動態調整機制。深入摸排分析疫情對城鎮困難職工帶來的影響,及時將因疫返貧職工家庭納入幫扶范圍,加大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和患病職工、因公殉職人員家屬及去世職工家屬的關心慰問和心理疏導等工作。
    四是抓好勞動關系協調。廣泛開展集體協商“穩就業促發展構和諧”行動,對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引導職工和企業共同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進一步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和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發揮人大代表中職工、工會工作者和政協工會界別委員作用。

?
頂部
一级少妇女片69_大鸡巴插骚逼视频_天堂成av午夜电影_国产精选高清无码